举报查询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资讯要闻
  3. 数字化改革不能“外包”

数字化改革不能“外包”

发布时间:2021-04-28 17:06 分享到:

改革需要全社会合力推进,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亦需要沾着泥土、露珠的基层创新。但总体而言,改革的设计者、统筹者、推进者应该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因此,改革不能“外包”。这一点,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有共识。

数字化改革是浙江省至今为止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难免会有一些地方或部门会存在畏难情绪。特别是,因为涉及到很多技术支撑问题,实践中也会有一些单位不注重发挥自身主体作用,把希望寄托在技术部门和应用开发公司上,对自身角色认知发生错位。因此,数字化改革不能“外包”,这一点在当下尤其值得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应坚决避免以项目开发公司代替自身改革的错误倾向,把应用场景开发与流程再造、制度变革、机制完善协同起来。

角色定位不能“外包”。数字化改革不是仅仅在技术层面寻求一个软硬件提供商,不是政府针对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立个项、给笔钱,上个系统、点亮门户就万事大吉,而是经济社会发展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变革。这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目标、工作举措、评价体系、考核体系形成全闭环管理。改革中一些具体技术支撑工作可以“外包”。但是,制定路径、统筹推进、系统集成的角色则非各级党委、政府莫属。这个角色定位不能“外包”,也无法“外包”。如果把这场数字化改革简化为一种技术选型、工程“外包”的话,那是对数字化改革的一种曲解与误读。

应用场景不能“外包”。数字化改革,寻求数字技术在改革场景上的广泛融合与深度应用。针对党建统领、服务优化、经济转型、人的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各类问题,要通过数字化改革加以解决。但是,应用场景在哪里,群众诉求是什么,企业困难有哪些?这些需要各级各部门发挥能动性,积极寻找、探索,也只有各级各部门自己最清楚。这些应用场景的发现、设置、构建,是不能“外包”的。各级干部不能满足于把自己变成数字化项目开发经理,而是要懂得去选择性价比最优、可演进、安全可控的数字化系统与方案。

制度重塑不能“外包”。数字化改革是一场重塑性制度革命。政策与制度,具有天然的公共属性,更多彰显的是社会公平、价值导向、民生福祉。而技术本身是“双刃剑”,本身并不具备道德和伦理上的“善意”,并不具备天然的公共属性。党委、政府通过制定政策与制度,来界定数字化改革的内涵、路径、边界等,才使得这场数字化改革真正有了技术的理性,增进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因此,推动数字化改革,着力点应该放在政策与制度的重构上,以这种重构来确保技术的理性。这一点,也是无法“外包”的。

数字思维不能“外包”。今天,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的管理与运行,如果没有数字化的支撑,无论是运行还是管理,都将寸步难行。数字化,已经“化”进经济社会横向到边、纵向到点的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数字化改革,就是把各种顶层设计,用数字化的技术变成“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有感”的互动链接平台,努力实现“一切因链接而改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的数字化思维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我们自己时时、处处秉持数字化思维,才能开发出更多的数字化典型应用,才能为数字化找到用武之地,才能为各类问题找到数字化解决之道。

(作者为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