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查询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资讯要闻
  3. 多学科医生打“配合战” 武汉70岁心衰病人转危为安

多学科医生打“配合战” 武汉70岁心衰病人转危为安

发布时间:2020-03-11 14:52 分享到:

3月4日下午,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敬阳下班走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迎面吹来一阵冷风,但他心里暖暖的,因为由他接手治疗的一位心衰病人已转危为安。

心内科工作10余年的林敬阳在疫情之初就提交了请战书,他认为重症新冠肺炎病人常伴有心血管并发症,而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则更容易发展成为重症,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应义不容辞参与诊治。2月19日,林敬阳如愿以偿成为浙江省人民医院172名援鄂医疗队的一员,这也是该院第一次派出心内科医生前往武汉。

最近一期《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国内超过7万病例的流行病学病例统计分析发现,有合并症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心血管疾病患者高居榜首达10.5%。

“面对众多新冠肺炎患者复杂的病情,大家发现,单独一个专科医生是干不成事的,只有各学科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这次任务。我们经常进行病例讨论,甚至会争论不休,不是为了别的,只为抢救病人,为了用更多更好的办法治疗。”林敬阳深有感触地说。

很快,林敬阳的专业在武汉有了用武之地。这一天,病区黄海军主任、洪军主任带队查房,发现一位患者有些异常。医疗队针对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其中有不少为重症患者,CT显示肺部病灶范围比较大,在高流量吸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仍很低,经过充分对症支持治疗,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升高,吸氧流量可以下调。

奇怪的是,这位患者一反常态,症状非但没有明显改善,咳嗽和胸闷症状还略有加重,且在平卧位后更加明显。大家排除了其他一些可能,由林敬阳接手对这例患者进一步诊治。

“这位大伯近70岁,有高血压病史,没有其它基础心脏病,平时一般体力活动情况下没有胸闷、气急等不舒服症状。今年2月中旬开始出现反复干咳,当时没有重视,3天后咳嗽等症状加重……后收入武大中南医院住院治疗。”为什么这位患者症状没有改善?是肺部病灶加重,还是因为合并其它疾病掩盖了目前药物治疗的疗效?林敬阳仔细研究患者的既往病史和本次的诊治经过,尤其仔细询问了患者从前一天晚上到今天早上查房期间,症状的变化和血氧饱和度的改变,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虽然厚厚的防护服使我动作变慢,雾水有点模糊了眼睛,但大脑高速运转起来,从询问病史到目前药物治疗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只希望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真凶,尽力尽快给患者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

抽丝剥茧,凭多年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心衰方面的诊治经验,最终,林敬阳考虑该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可能性非常大,理由是:一是患者临床症状符合心衰表现(平卧位胸闷,气急加重,端作位改善);二是患者由于有多组静脉药物治疗,每天输液量较大,使回心血量进一步增加,心脏可能无法及时排出增加的血容量,从而加重肺循环的容量负荷;三是患者老龄,可能存在尚未被诊断的基础心脏病;四是肺部大片炎症病灶,使增加的肺容量负荷进入肺间质,从而降低肺部气体交换能力,从而加重呼吸困难,尤其是平卧位使呼吸困难会更明显。

心力衰竭不及时解决将威胁生命。事不宜迟,林敬阳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由于病情特殊,完善心超检查有困难,他决定完善部分检查项目以及诊断性治疗。林敬阳给患者复查了床边心电图,和之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复查了心肌损伤标志物,用于判断是否有心肌梗死或者心肌炎,这些检查指标结果都是正常范围,接着给予患者速尿针20mg静脉推注(诊断性治疗)……次日查房,患者胸闷,咳嗽症状较前一天有明显好转。第三天查房,大伯已可以自行下床活动,他面露微笑,竖起大拇指。当天上午,林敬阳用仪器又一次为这位大伯做了检查,表明其病情稳定,终于逃过一“劫”,医生们也如释重负松了口气。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病房的其他患者身上。患者大多是老年人,本身就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病。医疗队除了给患者治疗新冠肺炎,还发挥多学科合作优势,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逐一拟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原先基础病的延续治疗。”浙江省人民医院援鄂入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疗队副队长黄海军介绍,这支医疗队中,除了常规的像呼吸科、感染病科、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的骨干,还有心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神经科、血液病科、肾脏病科、肿瘤内科、精神卫生科、血管外科、心胸外科等20多个学科的精兵强将,可以集众家所长,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医生打好“配合战”,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欢迎网民举报谣言或不实信息的内容!

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址:www.zjjubao.com

举报微信:wangxinzhejiang

浙江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的网络平台名单:www.zjjubao.com/a/html/80029750